在電車男放映的第三天,我就和同學相約去華納看,其實對於這樣的日本片在台灣上映,我心理都對這些日本片感到惋惜與可惜,因為在台灣,這樣的影片能在一間戲院裡面分配到一個廳播放就很不錯了,更不要說有良好的票房。然而近年來的日本電影,繼上次的「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之後(抱歉!我沒去看「現在很想見你」),這又是另一齣難得讓我進到戲院裡面發現座無虛席的電影。
 
    關於題材方面,這是個真人真事改編的故事,形容一個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的秋葉原御宅族,在偶然的機會裡搭救在電車上一位被醉漢騷擾的女士,因而開始兩個人之間的互動,甚至於發展成兩人之間的相戀。其實由電影當中事件的撿選以及安排,會發現其實這只是些在生活中隨處都可見到,甚至於發生在你我生活中的一些小情節,然而導演對於這些事件的鋪設以及安排就增加這些平凡無奇事件的可看性,更甚者增加其精采性。
 
    而其中一個讓這些我所謂平凡無奇的事件的增加其可看性以及精采性的重要元素就是加近了「網路」。其實「網路」這東西風行已久,有許多電影也拿網路作文章,我印象中最早的是珊卓布拉克的「網路上身」,甚至動畫名作「攻殼機動隊」第一部當中的「笑面男」情節也有安排許多「網路」的元素。然而以上那些都只是運用所謂網路的「科技面」(「攻殼機動隊」有牽涉到一點生態面),鮮少牽涉到整個網路大環境的「生態面」,甚至「文化面」。而國內搶搭上網路熱潮是在繼蔡智恆的網路小說「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則是真的比較深入敘寫到網路的「生態面」,描寫到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然而網路在發展那麼多年以來,也獨自形成特有的次文化,甚至在這個網路此文化之下,由於區域性以及文化性的不同更發展更多大大小小的次文化。然而「電車男」是我看到近年來關於網路的電影當中,將大量「網路文化」元素加進去的濫觴,也因此讓更多觀眾感覺到這部電影的貼近生活,不再只是生澀僵硬的網路科技,或是那種屬於一個人兩個人之間對談的網路生態,而是大量流通在你我之間的網路文字、用語所構成的網路文化,我想這是導演在導這齣戲的一個成功之處。
 
    而這部影片的最大賣點,甚至說可以超過「電車男」和「愛馬仕小姐」的愛情故事,就是在於「電車男」和網友之間的互動。這又是這齣戲的另外一個難題,網路上的交流是文字化是圖像化的,甚至我們看到網路上任何一個不管是你認識或者不認識的人所給予你的訊息都脫離不了文字和圖像,而我們所透過的媒介就是冰冷死板的電腦螢幕(視訊或是類似網路電話應該是非常熟識的個人與個人間使用,因此在此並不贅述),但是如果只是把螢幕上的訊息文字或者圖像原封不動的呈現在大螢幕上,我想,即使文字或是圖像的內容再有趣,持續了十幾二十分鐘還是會令人感到厭煩無聊,因此導演透過把未知的人物實際化來完成電車男與網友間的互動,然而網路上的人成千上萬,也不可能每個人物都找一個人來演,這樣角色方面未免太過複雜龐雜。因此這齣影片挑選出幾種比較典型的「網路個性」(或許這樣稱呼)的角色來與電車男作實際的互動,甚至也多少加進一點那些角色的故事以及生活,讓整齣影片在人與人的互動上更加顯現出「人味」。再來就是不存在的人物實際化之後,到底要如何處理那些來往的訊息。導演保留了一部分用文字以及表情符號互動的方式,希望電車男和網友間的互動在「人味」之外也不要完全脫離網路的範疇,以免顧此失彼。另外,在某些互動,例如:敵機來襲….等那三位儼然也是另外一種御宅族的部分則以實際的搞笑橋段來更加顯示其效果,甚至也惡搞了一下「搶救雷恩大兵」。除此之外,在電車男準備改造造型的那一系列橋段,網友的建議也被安排在場景的中,例如在招牌或者看板上,這也是使這些網路文化更加活躍的手法。
 
接著就是這影片的劇情主軸-「電車男」與「愛馬仕小姐」的互動。相信很多觀眾都跟我一樣注意到了,劇中兩人的真實身分始終沒有透露,即使裡面有出現了「電車男」和「愛馬仕小姐」的家的場景,但是始終沒有出現家人(除了電影最後電車男要去找愛馬仕小姐買電腦急忙跑到她家,有和他母親在對講機當中對話過),甚至兩人的背景資訊在電影中出現的很少。我自己覺得這樣的安排有兩個用意,首先,這還是以網路真實故事為主題改編的電影,大部分的網友所知道兩人之間的往來也都僅止於電車男每次出遊向網友報告的內容,因此要帶出其他類似兩人的背景感覺會讓故事更加的累贅,也失去了一個「網路故事」的單純性。另外,我認為導演這樣的安排有「美化」甚至「夢幻化」這樣的故事情節的用意,其實當我很多朋友第一次看到「電車男」這個電影名稱所想到的是「電車痴漢」,用「電車」這樣一個平凡又平民的大眾運輸工具加個「男」來稱呼男主角,似乎有很刻意要貶低或者平凡化這樣生活中的小人物。反過來想卻又以「愛馬仕」這樣會讓網友大呼不可思議的名牌加個對女生尊敬稱呼的「小姐」,感覺就是想要營造一個尊貴有氣質又典雅的女性代表,因此在片中,即使電車男在電影剛開始不久即大大的改變造型變成帥哥一枚,卻還是在網路中脫離不了電車男這樣的形象框架。而以「電車男」和「愛馬仕小姐」這樣兩個差距甚遠的文字意像來結合兩人的愛情故事,更有所謂的乞丐配公主的夢幻情節存在。
 
    然而,我卻也認為,以「電車男」和「愛馬仕小姐」這樣的代稱配對絕對不是只有高貴與低俗這樣現實的意向對比,導演似乎有其絃外之音。其實深究「電車男」的意義,他是個在電車上勇於出手相助卻又自卑於自己的身分不奢望得到回報的平凡男子。而「愛馬仕小姐」是個在電車上被醉漢騷擾,不介意對方的外表身分卻仍舊送上禮物答謝,甚至之後更多次和對方出遊的好心女士。我心中私自希望,這才是電車男這齣電影希望可以表達的東西。兩個人對於對方的背景並不在意,只知道對方是「電車男」或是知道對方是「愛馬仕小姐」,以這樣的方式去喜歡對方。雖然對於「電車男」而言,「愛馬仕小姐」這樣的對象幾乎是大部分男性理想中的對象,然而我相信若非「愛馬仕小姐」的個性特質使然,哪怕這樣的關係在那對杯子送到之後甚至是第一頓飯之後就必須要結束。而對於「愛馬仕小姐」來說,或許「電車男」變裝之後在外表上真的有大大加分,然而在此之前「愛馬仕小姐」仍然是好感於仗義出手解救自己的電車男。因此我私心認為,影片這樣的安排「電車男」與「愛馬仕小姐」除了因為這樣的兩個稱呼顯現出來的對比,更因為這兩個稱呼顯現出來的意義,所下去探討兩個人到底互相喜歡對方的哪一點。
 
    基本上這是部有笑點也有感動的影片,同時也能發人省思。在笑點方面不外乎是「電車男」與網友間的互動,而我覺得刻劃「電車男」以及「愛馬仕小姐」之間愛情故事的方面真的也頗令人感動的,尤其山田孝之以及中谷美紀詮釋這兩種角色面對愛情時心中所面臨的掙扎以及難過,都還算中規中矩。尤其我個人私心覺得中谷美紀在戲裡面那種內斂的情感,尤其看到「電車男」為「愛馬仕小姐」所準備的電腦的筆記,「愛馬仕小姐」邊看心情邊沉重,眼框泛淚情緒卻始終沒有決堤,反而更令我覺得感動。配樂方面,我一看完電影就衝去買配樂了,尤其是電車男主題曲,那樣詼諧又帶點輕鬆旋律,加上輕快的節奏,彷彿也跟著電車男的心情一起平靜、起伏、哀傷、難過。個人覺得配樂替這齣影片增色不少,讓人邊看電影邊聽音樂,心情上覺得非常的舒服。
 
    最後就是我覺得這齣影片其實帶給我們不少啟示,我偶然會在日本節目上看到真正的日本秋葉原御宅族,那可是比劇中「電車男」的造型有過之而無不及,就在大家因為他們的外表而覺得這樣的人不可能會有春天的同時,這齣影片似乎大大給了我們一巴掌,提供給我們一點反思,更由於這齣電影是真實故事改編,這巴掌似乎又打的更痛更響。如同大家常講的「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我認為用在男生上面也是非常適合,外型還是可以適度改變的,然而劇中表達為何「愛馬仕小姐」會喜歡「電車男」,我想那就已經不是外表層面可以透露的了,就像是電影中另外一個很妙的安排。影片一開始,「電車男」在電車上被撞倒,掉出了一些剛買的動漫商品,加上他自己的裝扮,被兩個時下的年輕情侶嘲笑著「這年頭竟然還有這樣的人,真是『稀有動物』。」。在之後,「電車男」和「愛馬仕小姐」和她的朋友一起用餐,「電車男」由於沒有吃過西餐(我想是西餐吧!)而被「愛馬仕小姐」的朋友半開玩笑的說:「真是單純」,而「愛馬仕小姐」也微笑著說:「對呀!現在這種人真的是『稀有品種』呢!」。同樣都是「稀有品種」,然而兩種不同的人所看到的卻是不一樣的層面。我想每個人都是種不同典型的「電車男」期望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愛馬仕小姐」,然而,對於現代社會價值觀的嚴重扭曲,我是不是也該說「愛馬仕小姐」這樣的女生也是種「稀有動物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mesJoy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