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子產是春秋時代鄭國的大夫,當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猜想大概鄭國下任的大夫會是自己的兒子大叔,因此將兒子叫到自己身旁,囑咐、告誡自己的兒子身為一國大夫的施政原則,這樣的談話內容,同時也受到孔老夫子的認同與讚賞,因此就成了現在我們可以在古文觀止當中所讀到的一篇-「子產論政寬猛」。
 
    此篇的重點在於,子產論述到底施政應該「寬厚」或者「嚴格」,而子產的論述妙就妙在他不直接從施政者的角度去解釋,卻是以人民的角度去論述該怎樣施政,能夠比較有效的管理人民。而此篇的另外一個妙絕,就在於子產用了「水」和「火」來比喻施政的「寬」和「嚴」。
 
    子產認為,「火」是較危險之物,太過靠近則容易受傷,因此一般人對於火是比較戒慎恐懼的,也因為戒慎恐懼的心理,所以不敢靠近火,反而為火所傷的人比較少。然而,一般認為「水」並不是那麼危險的東西,不會很直接的對人造成傷害,所以一般人對於水所抱持的態度是比較輕忽且不重視的,會很容易去親近水,卻會因此容易受到傷害,發生溺死的情形。
 
而施政的「寬」與「嚴」正是如此。當施政之管理手段過於寬厚、柔順,如同水一般,則會養成百姓輕視忽略的心態,就容易作奸犯科,甚至遭受刑罰。若真的為人民好,一時「嚴」政的雷厲風行,反而會讓人民懼怕,因而恐懼、謹慎,反而不易作奸犯科,而遭受到刑責的處罰。
 
但是深究這篇文章,可以感受到子產的立論基礎是基於「人性本惡」的出發點,以為人性都是欺善怕惡的。但是子產會如此以為也是因為當時混亂的局勢,以及鄭國本身內政的不穩定。因此,子產這番話並非無的放矢、空談高調,反而切中局勢、直搗關鍵。而子產本身也並非如此「嚴格」之人,他也提出了若國家步入正軌,則可採寬政。
 
其後子產去世,大叔當政,不忍用嚴,施以寬政,反而造成民間劫財害命之事頻傳,大叔方知乃父字句之珠機,進而推行嚴政,將一干劫財害命之盜匪殺除,治安才又回覆良好,更加證明子產所言不差,不過這是後話了。
 
綜上所述,寬政和嚴政沒有絕對的孰好孰劣?必須視所處之狀況而斷定,選擇「最適當」的方式。教學帶班,其實也和施行政策一樣,要採用「愛的教育」或者「鐵的紀律」,其實都要視當下的情況而定,若班上規則未能建立,班級秩序尚未步入正軌,則應先施行稍微嚴厲的管理方式,其後再慢慢放寬。
 
會有此討論,實在是有感於近來教學的亂象,在一片提倡「寬厚」、「人道」的教學潮流下,任何稍微有原則或者嚴厲的教學手段都會被批為「保守」、「不適當」甚至被抹黑為「戕害學生身心」。在「寬厚」被無限上綱的情形下,就是學生輕視老師、漠視校規、忽略學業,因此教育界一片光怪陸離,輟學、墮胎、吸毒、逃學、蹺家…等,早已充斥我們的教育現場,肯坐在教室內讀書的也是抱著可以獲得獎利的扭曲功利心態,認為只要可以得到高分,其他的規矩或者師長的管教都是多餘的,因此太多的管教便會淪為學生無法好好讀書的藉口,而被大肆撻伐。然而,我們的教育有比較好嗎?我們的學生有比較優秀嗎?我們的社會有比較安定嗎?我們的國家有比較進步嗎?各種亂象有因此而減少嗎?還是不斷持續增加呢?
 
且讓我們回頭再次看看子產的論述,我剛剛有說到,子產的論述並不是以當政者的角度,而是以人民的角度來看。套用在教育現場上,我們也要以學生的角度來看。子產說了些什麼,子產認為施政寬嚴如同水火,寬政如水,則人民輕忽怠慢,容易犯罪,進而受到責罰;嚴政如火,則人民戒慎恐懼,不易犯罪,進而少受罰。請注意,子產的對象是泛指「當時的人民」,當時是個尚禮教的時代,人民之中有不少是能明辨是非的成年人。重禮教時代下能明辨是非的人,尚且會因為寬政而怠慢輕忽,更何況現今這個講自由時代下尚未發展成熟無法明辨是非的學生呢?
 
學生也是如此,這是很簡單的道理。為人師的常講這句話:「不能對學生太過好,不然會被學生騎到頭上。」,不是說一定不能好好對待學生,而是太過寬厚反而會讓學生得寸進尺。成年人尚且會鑽法律漏洞,更何況學生也是不斷的在試探他們可以作亂的限度,去找尋一個對自己最有利的標準,一旦教師無法堅持原則,學生便會一團混亂,屆時要再回過頭來實行嚴政,不但容易遭受反對,反而會使得許多學生因此受罰。若是如此,何不一開始就以較嚴格的方式管理呢?
 
我相信大部分的教師都很憂心現今教育的亂象,也瞭解到要整治現今的教育亂象不能只靠愛的教育,是需要拿出一些有效且適當的管教手段,讓學生不敢對常規漠視,能夠正視常規,就能控制自我的行為,能控制自我行為就不容易亂來出錯,出社會也才能在最基本層面成為奉公守法的好國民。但這點需要社會、國家、家長的支持,試想我們培養出的學生看不起師長、不在乎常規甚至藐視法律,這和殺人越貨、作奸犯科之流有何兩樣?培養出這樣的學生是我們國家、社會、教育最大的悲哀。
 
班級管理如同施政,寬嚴與否?並不是「我們以為」,而是「學生如何」,如此才能在之間拿捏出最適當的法度,施行最適當的管教。教育出守規矩的學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mesJoy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