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忍著滿腦子的暈眩,還有數度卡在咽喉的噁心嘔吐感,搖頭晃腦走出戲院。我心裡盤算著,若是還有續作,若還是這樣的拍攝方式,若是片長更長,那我真該好好考慮應不應該花錢進來電影院受罪。
 
    在近年來電影工業的蓬勃發展下,電影在聲光效果的畫面呈現上越趨精緻,連戲院內部的各種設備也精緻化,務必讓觀影者可以有最好的觀影感受,以及舒適的觀影經驗,更重要的就是能夠增加票房以及戲院收入。但本片卻選擇用手持DV影片呈現,讓劇中鏡頭不斷的搖晃,造成許多人看完此片都覺得非常不舒服,導演甘冒「得罪」觀眾且流失觀眾的風險,使用這樣的方式完成此片,我只能說導演不僅有勇氣也夠堅持。但是這樣的方式真的很不舒服,關於這點,我唯一有點非議地,要能讓觀眾欣賞電影的基本要件就是讓觀眾能夠在非常專心且很舒適的情形下欣賞影片,但是影片這樣的拍攝手法,真的讓我有想走出戲院的衝動,更遑論要好好專心欣賞影片了。
 
    「拍攝方式」應該是此片想要作突破和傳達的部份,也因此不難理解為何被網友譏為「偽紀錄片」。通片用手持DV的方式拍攝並呈現,因此觀眾所看到的就是一般手持DV的畫面和拍攝感覺。但是在這個部份就必須面臨到「合理性」的問題。首先,片中劇情所經歷的時間,由下午、黑夜,再到白天,歷經至少六個小時以上。就現今我所接觸到的手持DV,應該還沒有任何DV可以維持如此長時間拍攝還不會沒電的,更遑論市面上所能購買到的DV帶應該都無法錄超過兩個小時。但是關於這點,對照本片片長87分鐘來看,讓我們假設,本片的影片片長就是劇中手持DV所拍「全部」、「完整」的影片內容,那片長就真的是87分鐘,換句話說,就是劇中人雖然經歷了七八個小時,但是實際拍攝只有87分鐘,因此在這點上面用這樣的解釋,是可以說得通的。也因此,這樣的電力消耗也是可以接受的。然而,以劇中人物無時無刻都要拍攝,為了拍攝奮不顧身,甚至犧牲小我、完成拍攝的偉大情操,大概也不可能只拍87分鐘。另外,DV的耐用性,多次摔毀,卻還是可以正常拍攝,這應該也是較難說服觀眾的。最後,片中有幾幕的畫質呈現明顯好過現在DV的拍攝水準。甚至,拍攝者到影片後期,幾乎沒有在「拉動」鏡頭(遠近的變換),好像每次只要一拿起拍攝,就能非常自由自在的抓到最好的遠近拍攝距離,這點上面也是過於「神奇」且不合理的。
 
    縱然這樣的拍攝方式帶出上述那麼多不合理的部份,我仍舊給本片不低的評價,因為這樣的拍攝、呈現手法帶出了「真實性」或者是「貼近性」。一般災難片中,當災難發生的時候,科學家聚集在高科技辦公室望著各種精密儀器和圖片研擬對策,士兵和軍人集合起來利用武器和各種方式對抗災害,但是這些都離我們太遠了,災難片中的人民似乎就只能出現在被各種災難襲擊、吞噬,伴隨著尖叫、鮮血、哭號的悽慘場景,為災難的恐怖作錦上添花,是種非常諷刺的存在。
 
而「科洛佛檔案」卻以市井小民的角度,拿著手持攝影機,來看待一場災難的發生。為這場災難添加了更多的「真實性」以及「貼近性」。因此主角們不是博學多聞、富有天才的科學家,更不是衝鋒陷陣、所向批靡的英雄。而是最真實、最真切、最貼近我們的平民百姓。面對災難時,即使知道身陷險境,卻還是有湊熱鬧、看好戲的好奇心態。面對災難時,會失去親人,對於周遭的人離去卻仍然束手無策。面對災難時,只能無助的逃亡,尋求庇護,伴隨自己的只是身邊的夥伴和難以預料的危險、恐懼。面對災難時,想到的只有至愛的朋友和親人。這才是最貼近我們的災難場景,才是最能突顯出一般民眾的災難場景。也因此,除了主角不是天才和英雄,本片也沒有任何天才和英雄。身為怪獸型的災難片,影片中所提供的線索,還不足以讓我很仔細的在腦中刻劃怪獸的形象,由此可知,本片也不是以怪獸為賣點。
 
面對災難會恐懼,會痛哭失聲。即使遇到災難仍不忘湊熱鬧以滿足好奇心,用大聲喊罵髒話來削減心中的恐懼,即使知道困難重重還是任性的執意要救出至愛。即使本片在驚恐中帶點諷刺和荒謬,但這就是最貼近平民百姓的災難片,裡面的任何人,都最有可能是觀影中的你和我,這就是「科洛佛檔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mesJoy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